段考過後,老大說要逛夜市輕鬆一下,於是邀了老二作伴出去。
沒多久,兩個孩子回來了。原來,他們不是去逛什麼夜市,而是到夜市的遊戲攤打鋼珠,每人打了20元就回來了。帶回來兩包五顏六色的糖果,還很相親相愛地把糖果分成四份,連沒去夜市的老三和老四都有糖可吃;這下子孩子們的胃可要變成調色盤了,如何是好呢?
我叫四個孩子都過來,教他們仔細看那糖果的包裝,有沒有寫製造日期?製造成份?製造工廠的地址或電話?
都沒有。
我先問老大:「你是最大的,你有智慧,告訴我該怎麼處理這些糖果?」老大二話不說就把他手中的糖果都丟進垃圾筒裡。
然後,我問老二:「那你呢?」老二走到垃圾筒邊,把每顆糖果的包裝紙打開,每顆糖果都舔一下才扔掉。
「媽,這個糖果已經吃一半了,我把這個吃完就好。」老三動作較快。
「這樣子嗎?你自己想想看吧。」後來,老三也把糖果丟掉了。
剩下老四,才五歲,最愛吃糖果,似懂非懂,有時候是有理說不清的,該怎麼辦呢?想不到他也把糖果都丟進垃圾筒,然後跑來抱著我說:「媽媽,我很乖,對不對?」
平時,有機會就教導孩子認識食品衛生,沒想到在漂亮誘人的包裝下,什麼衛生安全問題都擺旁邊去了。不過,有教就有印象,有印象總比毫無概念好;雖一時忘記疏忽,再經提醒,孩子們就知道該如何取捨了。
有時候,一個好習慣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,而是需要不厭其煩、時時提醒,不斷引導、不斷扶持,才能堅定穩固。如果,父母都沒有耐心教了,還能要求孩子有耐心學嗎?
往往,是非對錯的界線在孩子的心中是清晰的,只是他們不在意,沒有用心考慮罷了;留個餘地給孩子,讓孩子學習在得失之間該如何抉擇,他們是可以學會的。
如果當頭棒喝就下令禁止,孩子或許把心一橫就為反對而反對了;或者乾脆在外頭把糖果吃完才回家,父母只是沒發覺問題而已,而孩子並沒有釐清是非對錯的界線。
孩子都是愛吃的,尤其是那視糖果如命的老四,竟然連舔一下都不必,就把最愛的糖果全丟了,只為了討媽媽的歡心,他可以把心愛的糖果毫不考慮地捨去,因為他在乎媽媽的感覺、媽媽的愛。
當今,大談教育改革之際,教育當局一直要從學校方面鬆綁,問題是鬆綁了之後誰來接手呢?家庭沒來接手,學生表現怎樣家長都不在乎,那麼學生就容易在同儕之間尋找「在乎」了。
奔跑天路,簡單說來不就是要「討天父的歡喜」?
◎撰文/活心 ◎期數:257期 ◎1999.2號
(原[宗教教育]156期,1999年2月號)